未來3年,江西體育事業這么走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3年04月18日 | 制作: 江南小編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報訊 全媒體記者許南平攝影報道:巴黎奧運會、杭州亞運會、粵港澳大灣區全運會實現新突破;人均體育消費達到2000元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以上;打造具有自主IP的“三色體育”品牌系列賽事。4月12日,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從省體育局獲悉,日前,省體育局出臺《江西體育加快趕超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堅持特色發展、開放發展、融合發展,圍繞“實現四大目標”“構建五大體系”“實施五大計劃”“強化四大保障”,提出10項重大改革創新任務清單、90項年度重點任務清單和42項常態化任務清單。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以上
我省提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實現新提升,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以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2%以上,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5名,力爭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數達到1塊。更多城市被評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縣。形成2-3個在全國具有開創引領性的全民健身特色、亮點。全民健身成為幸福江西建設的重要支撐。
在重大賽事方面,成績實現進位趕超。在第十九屆杭州亞運會、2024年巴黎奧運會、2025年第十五屆全運會上,參賽項目、人數、成績實現新突破,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
同時,體育促發展、促消費能力再上新臺階。成功創建國家體育消費示范城市。新增國家體育產業基地4個以上。體育彩票年銷售總額在全國的排位前移。體育產業總規模力爭超過2300億,體育產業增加值占同期全省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人均體育消費達到2000元以上。體育產業成為我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體育文化特色要推出新名片,體育文化與交流不斷深化,形成2-3個充分體現江西紅色、綠色、古色文化特色和內涵、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體育文化品牌。

加快推進江西體育職業學院籌建工作
實施爭金奪銀計劃。瞄準國際國內重大賽事,制定江西重大體育賽事總體備戰方案(2023-2025年),明確各備戰單位奪金、奪牌目標和具體任務。爭取向國家隊輸送更多優秀運動員,大力促進江西在國家隊運動員和省隊重點運動員訓練水平和競技能力提升。加強與體育高等院校、社會組織等深入合作,挖掘優勢項目新的增長點。

實施招帥引將計劃。建立體育高水平人才引進機制,圍繞江西體育重點項目,引進一批優秀教練員、運動員。實施“精英教練員培養工程”,到2025年培養精英教練員120人以上、領軍型教練員10人以上,打造一批高水平、復合型教練員團隊。

實施培基育苗計劃。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建立向全社會開放的青少年運動員選拔機制,深入推進“800優苗培養工程”,加強與教育部門共建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加快推進省體校搬遷和江西體育職業學院籌建工作。到2025年,實現設區市、縣(市、區)新型體校建設全覆蓋,打造“精品體校”10所以上,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達到100個,省級體育傳統特色學校達到300所,省級后備人才基地達到40個,國家體育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達到10個。
實施品牌打造計劃。建設中國水上運動學院,探索打造全國紅色體育文化發展示范區,建立中國紅色體育文化研究院,舉辦全國紅色體育文化發展高峰論壇,策劃籌辦“新起點·新征程”紅色體育大會,打造一批體育文化產品。積極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縣、國家體育消費示范城市、運動項目名城、體育賽事名城,形成1-2個在全國乃至國際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體育特色品牌城市、3-5個在全國乃至國際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品牌項目。加大體育招商引資力度,培育一批“專精特新”體育企業,打造1至2個全國知名的體育品牌企業。大力發展會展經濟,積極申辦中國體育旅游博覽會·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和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
實施融合發展計劃。研制出臺江西省體育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方案。探索共商、共建、共享的體育融合發展新模式。積極培育體衛教、體文旅、體農林、體商科等“體育+”產業新業態。開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先行先試,建立主動健康教育促進體系。制定江西數字體育發展規劃,加快競技體育、群眾體育數字賦能,培育發展數字體育產業。
制定江西省三大球振興發展行動計劃
廣泛開展全省項目布局大調研,逐步形成結構合理、主次清晰、科學系統的金字塔式項目布局體系。推進“三大球”振興,制定江西省三大球振興發展行動計劃。積極推動贛州創建全國足球改革試驗區、南昌打造全國籃球示范城市。進一步提升與南昌市政府、南昌大學共建的省籃球隊競技水平。加快推進共建省女子排球隊、省男子排球隊,填補排球省隊空白。努力實現我省“三大球”第十五屆全運會全項目參賽。
構建科學訓練體系。堅持“三從一大”科學訓練理念,實行半軍事化管理,打造江西體育“鐵軍”。常態化學習國內外先進訓練經驗和案例,充分發揮老領導、老專家、老教練作用。加強隊伍基礎體能、專項體能訓練的統籌協調。以訓練目標為引領,制定訓練績效管理標準。推動與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合作,共建體育科技駐訓站點,加強與醫院、高校和相關企業合作,推動訓、科、醫一體化建設。強化智能化、數字化訓練,提高訓練數字化和可視化水平。
構建賽事活動體系。建立體育賽事管理數字化平臺,以省運會、城市聯賽和品牌賽事為抓手,推動系列賽事活動改革。做好第十七屆省運會組織籌備工作。以城市為主體,以“三大球”為切入點舉辦城市聯賽。引進3-5個水上、田徑、戶外等國際性、全國性高水平體育賽事落地江西。大力推進全民健身大會、社區運動會、百縣運動會等群眾身邊的綜合性運動會,不斷豐富“全民健身·幸福江西”系列品牌賽事活動。推動環鄱陽湖自行車大賽品質升級,推動江西女子網球公開賽提檔升級,推動玉山中式臺球世錦賽、玉山斯諾克世界公開賽、南昌國際馬拉松賽、九江國際馬拉松賽、吉安“天祥杯”航空體育系列賽等品牌賽事提升質量和水平。創辦國際廣場舞大賽,積極申請健美操世錦賽等國際大賽落戶江西。挖掘江西紅色、綠色、古色體育文化資源,打造具有自主IP的“三色體育”品牌系列賽事活動。

健全考核評價體系。制定全省設區市、縣(市、區)體育發展評價辦法,試行全省體育工作年度綜合發展指數排名。開展江西體育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創建工作,打造一批體育強縣。強化競技體育評價考核,每年對承擔全運會備戰任務的各部門和單位任務完成情況和績效進行評估,形成輸送人才與運動會備戰、短期成績與長期效益相結合分級分類的競技體育綜合評估體系。
建立科學激勵體系。研制出臺體育相關領域激勵辦法,建立江西省體育榮譽制度,逐步形成一套公平公正公開、分層分類、覆蓋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激勵體系。將亞運會等國際綜合性運動會、世錦賽等國際單項比賽、全國錦標賽等國內單項比賽納入大賽獎勵范圍,加大獎勵力度。

加快補齊體育場地設施短板
我省將推進體育重大項目建設,編制江西省體育場地設施布局專項規劃,加快補齊體育場地設施短板。

激發體育社會組織活力。完善省、市、縣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實現體育總會全覆蓋。制定體育社會組織管理和評估辦法,加強體育社會組織能力建設。

優化體育發展生態。加強體育統計工作,建立全省體育數據庫。加強體育法治建設,推進《江西省全民健身條例》立法工作。建立體育產業重點項目庫,發布年度重點體育企業名錄和榜單。舉辦體育產業發展大會,搭建體育產業合作交流平臺。

加強組織實施保障。堅持黨對體育工作的全面領導,立足三年行動計劃,配套制定《“全民健身·幸福江西”行動方案》《江西青少年體育振興行動方案》《江西體育“強產業·促消費”行動方案》,形成“1+3”的江西體育加快趕超發展的總體部署。
值班編輯:周章云
值班審核:范俊杰
值班編委:朱曉暉